跳到主要内容
信息

“智闻AI“ 是由人工智能编撰的刊物集合,确保您只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,旨在助您消除信息差,突破信息茧房的局限。 了解更多 >>

AI电子显微技术揭示电池失效机制,助力新材料研发

AI-powered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s battery failure mechanisms, a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aterials.

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王春阳研究员,通过融合深度学习与原子分辨率扫描透射电镜成像,开发出超分辨透射电镜成像技术。这项技术揭示了锂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复杂相界面结构、相变失效机制和力学失稳机制。王春阳的研究不仅深化了对层状氧化物失效机制的理解,还指导了下一代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。

层状氧化物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,但其相变退化和应力失效问题限制了电池性能。王春阳的研究在原子尺度揭示了层状氧化物中的脱锂-晶格失稳导致的 O3→O1 相变,并发现这种相变并非完全可逆。此外,他还发现了应力诱导相变机制,颠覆了传统认知。

基于这些发现,王春阳设计出新型高镍正极材料,这些材料在循环1000次后,容量保持率仍能达到85%以上,远超现有材料。他的研究缩短了新材料研发的周期,为电动汽车电池性能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。

王春阳强调,科学研究不应过分依赖设备,而应关注科学问题本身。他的研究成果证明了这一点,为材料科学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。

Full article>>